成思危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 开拓创新 科学发展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我受第九届理事会委托,向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社同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和总结我社第九次代表会议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修改社章,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团结全社同仁,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开创我社各项工作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过去五年的工作
多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中共十七大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005年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具有悠久历史、光荣传统的群众团体,五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在中央统战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良好的历史机遇,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在发展中求生存、在发展中求壮大、在发展中求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建言献策成果丰硕。五年来,共向各级“两会”提交议案、提案等建言献策材料4785份,其中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类占58.89%,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做出批示6份。温暖工程成效显著。五年来,共募集资金4.04亿元,累计培训各类人员491万,帮助210万人实现就业,资助贫困学生38.3万人,资助金额达1.5亿元之多。社会影响日渐扩大。现已与437个国内外有关团体建立了稳定联系。举办100人以上的论坛21次,其中国际性论坛5次。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多渠道加强我社对外宣传工作,我社对外网站点击量超过53万次,共编发《工作动态》510期,发行《社讯》121万多份,《教育与职业》杂志共编发稿件近5000万字。组织建设逐级完善。目前,全国共有省级社18个、副省级市社5个、直属市级社2个、地县乡级社175个,已有个人社员2.91万人、团体社员1820个。
上述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迈出了新的步伐。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建言献策是我社的重要职能之一。五年来,我社始终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根本要求,以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为首要职责,充分依托社外联系广泛、社内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运用社内外各类资源,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动,通过建言献策,在党和国家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内容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我社充分发挥社员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能作用,以每年“两会”为契机,就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创业教育、民办教育、农民工培训、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救助等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5年我社提交的《关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建议》、《关于在职业学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被收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大会发言材料汇编;2008年提交的《关于急需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期间安全保障问题》的提案,引起教育部和保监会的高度重视;2009年提交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提案建议》、《关于从立足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度,切实加强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案建议》和《关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5点建议》等,都受到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我社还积极参与教育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先后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提供了《教育法修正案》和《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成思危理事长提出的“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创新”等理念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社提交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全国性职教会议。会上,我社代表作的《实施温暖工程,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2006年对我社提交的《农科教结合机制创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回良玉副总理做出重要批示。2007年,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我社《关于对我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与《进一步促进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改革》的情况专报上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刘延东国务委员对我社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并给予充分肯定。
形式和渠道进一步创新。我社充分利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的民办教育协作网,在全国范围内对民办教育展开专题调研,并成功举办了“05’民办高等教育峰会”,深入分析研究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探讨推动发展的政策意见;及时召开“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座谈会”,对企业与职业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行专项研究;积极参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适时举办“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中国创业教育”恳谈会,探索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机制和程序进一步规范。经过多年摸索,我社逐步建立起专家研讨课题与调研课题信息两者互相转化的机制,建立起与政府部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合作调研的机制,成立了由职业教育界、经济界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了相应的工作程序,使建言献策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温暖工程,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
温暖工程是凸显我社社会影响力的有力抓手。五年来,我社始终将温暖工程作为全社工作的突破口和工作重心,不断创新思路,不断更新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措募集资金,拓宽工作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抓住机遇,拓宽思路,努力打造核心项目。要扩大温暖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新时期新阶段赋予这一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社会公益事业以新的内涵和形式。为此,我社于2005年10月启动了“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简称“双百计划”)。此计划契合社会热点,顺应国情民意,一经推出很快就成为温暖工程的核心项目。四年来,在中央各部委共同努力下,“双百计划”在全国900多个县份得以实施,其中职教社系统承担378个县,单独完成培训任务45.3万人,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8年,我社开展了“动员千所学校参与温暖工程”的公益活动,要求各地方组织、社办社联学校和团体社员校自愿认捐温暖工程,为扩大温暖工程的参与面开辟了新路。为促进大学生自主择业,我社实施了“百万大学生就业立交桥工程”,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7所高校捐赠大学生个人自主择业平台(求职宝),72万在校大学生从中受益,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核心项目的开展具有长期性、连续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既是我社继承为国分忧、为民效力优良传统的具体行动,也是我社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通过自己的有限力量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举措。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巩固和扩大温暖工程的社会成果,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创新开展温暖工程的方式方法。具体讲,就是要不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巩固发展与探索创新相结合。五年来,我社在精心做好核心项目的同时,紧跟社会热点,大力拓展项目广度,深入发掘项目内涵,努力探索温暖工程公益项目的多种实现形式。目前,温暖工程已经形成了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多渠道转移培训,对中西部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求学、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六大培训类型,实实在在地实施了一批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温暖工程培训项目。二是全面铺开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在实施温暖工程过程中,各地方社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如云南社建立了“温暖工程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基金”,福建社成立了全社第一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海南社与省扶贫办合作举办了“小康班”,天津社、广东社开展了面向监狱服刑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上海社承办了首期温暖工程高级护理骨干培训班,湖南社与总社、湖南省扶贫办联合举办了3期村级干部培训班,深圳社与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联合开展了“深圳拾荒人群互助网络建设”项目,陕西省9个项目县实施了温暖工程金鹰项目,等等。其中,安徽社开展的“百村千人万户”医疗扶贫计划受到百姓好评,辽宁社实施的“双百计划”被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评为2007年“最佳实事”之一,黑龙江社、吉林市社通过实施“双百计划”推动了自身建设,湖北社实施的“双百计划”创造了许多新方法。此外,河北、河南、内蒙、甘肃、西藏、贵阳、青岛等社的温暖工程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三是项目实施与项目深化相结合。2008年4月,我社以“展示温暖工程成果,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举办了“实施温暖工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大型公益展览,集中展示了温暖工程实施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为推销各地名优产品和招商引资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好事。据统计,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6个温暖工程项目实施县参展,2000余人(其中包括800多名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参加了展览会,各项目县和有关企业达成招商引资项目金额近36亿元,进一步扩大了温暖工程的社会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了实惠。
系统联动,科学管理,精心完善项目运作模式。温暖工程采用国际通用的项目制管理模式,按照“先行试点,建立模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简化流程,持续发展”的做法,逐步建立起首席责任人、特聘督导员、受益人举报、资金流程监控、项目筛选、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等20多项制度,逐步形成了规范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做到了每个项目都“有领导、有安排、有部署、有监督、有落实”,确保了资金的安全使用、项目的有效运作、资助者意愿的实现和受助者得到实惠等多重目的。为增加温暖工程的公信力,我们还聘请了国际专业审计机构对项目进行不定期审计检查。截至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财务违规违法现象。正是由于契合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符合社会实际,满足群众要求,方向明、措施多、优势强,运行规范,温暖工程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华职教社的重要途径,成为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内容。
中央关怀,社会赞誉,成为统一战线品牌工程。五年来,温暖工程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得到了中央统战部的具体指导,得到了捐赠方的有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影响力正日益扩大,社会认同度正逐年增加。温暖工程于2007年作为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项目之一被首次列入中共中央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职业教育院校视察指导工作,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支持;温家宝总理于2005年7月专门就温暖工程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温暖工程的实施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贾庆林主席出席温暖工程实施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杜青林部长对温暖工程都作出过重要指示。中央统战部以及各地各级党委统战部对温暖工程均高度重视,并给予有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为温暖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动力。实践证明,温暖工程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我社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具体表现,更是全社同仁引为自豪的事业。从这个角度上讲,温暖工程不仅温暖着社会,也温暖着我们自己,它不仅使职教社更加融入社会,也为职教社的持续发展开拓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三)用足优势,抓好外联,当好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
加强对外联络是我社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社对外联络和交流得到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外联工作新局面。五年来,全社共接待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来访184批、1424人次,其中台湾98批、1061人次;共出访41批、336人次,成为自复社以来对外联络工作最活跃的时期。作为一个已有90多年悠久历史的群众团体,职教社在服务国家对外交往大局、服务统一战线大局、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局中,正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依托独特优势,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我社良好形象。2004年我社成为联合国公共信息部联系的非政府组织成员。借助这一广阔平台,我社多次参加联合国非正式区域网络会议、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年会、亚欧人民论坛等高层次国际会议,通过宣传我社和温暖工程,有力地提高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8年第七届亚欧人民论坛上,我社提出的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建议受到了论坛关注,并被写入了会议总结。
发挥民间优势,推动对外互访合作在多国开展。近年来,我社利用民间职教团体的优势,通过不定期互访、举办国际职业教育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丹麦、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蒙古等国的团体和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世界银行高级顾问莫里斯·斯特朗先生、世界银行副行长奥特曼·西门斯先生、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高级顾问杜辉贤先生、联合国前开发计划署商业合作司司长瑟尔卡·科佩拉女士等都曾专程拜访我社。同时,我社还多次组团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考察,并与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法国职业培训联合会、韩国职业能力开发交流协会等团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凭借历史优势,不断加强与港、澳、台职教界的交流合作。我社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团体,在港、澳、台地区有一定影响。五年来,我社以职业教育为媒介,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教育界同行不断加强交流互访,先后开展了“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海峡两岸书法作品展”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的共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探索办学新机制,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调研和办学是我社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年来,我社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注重理论研究、丰富办学实践,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大力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界的宝贵财富,是我社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近年来,为了继承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我社编辑出版了由温家宝总理作序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黄炎培日记》(十卷本)等专著、召开了3次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设立了“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组织开展了黄炎培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出版了《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等。2009年底我社还将成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宣传,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积极推进社史编写工作。2007年,我社隆重召开庆祝建社90周年大会,拍摄的《中华职教之光》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全程播放;另外,出版了《中华职业教育社90周年》纪念画册,完成了90年大事记初稿及1996-2006社史资料的整理工作,在全社范围内开展了社史征文活动,并结合召开温暖工程10周年纪念大会出版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实施温暖工程集锦》。除此,各地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如上海社、云南社和重庆社分别编纂的《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志》、《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中华职业教育社在重庆》亦已出版发行,这些社史研究资料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加强社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精心组织课题研究。我社从“七五”时期开始,就一直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2005年圆满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任务,10多个省市区的近400所实验校、3000余名工作人员和教师、近10万名学生参加了课题实验;编写了中等职业学校实验教材《职业准备——就业、升学、创业》,出版了研究成果《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07年积极参与“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的研究与编纂”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总社层面的要事编写工作,得到总课题组的充分肯定。目前,我社承担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温暖工程与职业教育创新——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研究》、《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等课题,正在有序进行中。各地方社也积极承担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了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努力创新办学机制。各地方社及广大社员认真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办好社办社联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加快推进社办学校的发展、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006年10月,我社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就共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并建立了“斗山温暖工程培训中心”,这是我社办学事业的一次有益尝试,为进一步发挥我社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了新的平台。为加强对团体社员校和社办学校的指导,我社分别与韩国职业能力开发交流协会、法国职业培训联合会等职教团体举办了中韩友好(国际)实验学校暨“驻华韩资企业定向培养”合作会议、中法职业教育交流座谈会,积极为团体社员校推荐紧缺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的渠道,为团体社员校搭建服务平台,得到了各地的一致好评。杭州社还成立了教育评估中心,在开展教育评估工作方面走在了全社的前面。
此外,五年来,我社还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认真研究和探索筹建中华职业大学,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提出多种办学思路和方案,为中华职业大学的筹备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五)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合作,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拓展发展舞台
实践证明,职教社工作要有新发展、新突破,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科学发展。五年来,我们理清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扩展工作领域,加强同国家各部委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我社的活动舞台和发展空间。
汇集各方力量,凝聚发展合力。2005年7月,在温家宝总理对温暖工程做出重要批示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单位先后到我社进行调研。2005年8月,在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夕,我社与国资委、北京市教委联合召开了“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座谈会”,研讨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有关问题。2006年,我社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第二届“文博会”上,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职业教育展;同年11月,又与中国人力资源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社、英格玛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有万余人参加的中国首届职业教育博览会暨劳动力供需洽谈会。2007年,我社支持举办“雨露计划”成果展和“2007年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高峰论坛”,并在论坛上做了专题发言;同年8月,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山西省教育厅联合举办“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促进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改革研讨会”,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同志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加强部门联系,实现借船出海。近几年,我社着力加强同教育部的联系与合作,先后出席了2005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并作大会发言;2007-2009年连续三年参与主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展览会,张榕明副理事长高度重视并两次出席大赛的有关活动;2008年7月,参与举办了“中国职业教育30年回顾、思考与展望研讨会”,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平凡的历程;同年12月,又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这些活动为我社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依据自身优势,打造精品工程。我社根据形势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了一批重要品牌。自2005年起,我社每两年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一次的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迄今已在重庆、黑龙江、湖南成功举办了三届,每次都有300多人参加。因其层次高、规模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受众面广,现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品牌。2007年创办的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具有权威性的奖项。2008年举办的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开辟了两岸职业教育工作者联系沟通的新窗口。2008年创办的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为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我社先后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20个群众团体、58个政府单位、29个国内外大型企业、53个协会或基金会、208所院校、58个国外组织或个人建立了广泛联系,与其中的79个单位共同举办过各类大型活动。
(六)加强自身建设,壮大社员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加强自身建设是我社事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五年来,我社逐步理顺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发展壮大组织,自身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组织建设迈出新步伐。2006年10月,中央统战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我社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明确了我社主管部门是统战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帮助,为我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层建设实现新突破。五年间,新成立4个省级社、97个地县级社,个人社员增加9100多人、团体社员增加720个。目前,广西、吉林、四川、青海、贵州等省区已成立筹备组。我社积极支持一些地方组织改变基层组织的传统组建形式,建立了乡镇社、社区社、行业社等新的基层组织形式,基层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活动质量大大提高;在明确“定位、定向、定路”的基础上,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基层组织负责人。
班子建设取得新进展。在成思危理事长的正确领导下,我社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内部约束机制;正确处理常务理事会和工作班子的关系,重要决策经过常务理事会讨论、研究和决定,工作班子独立自主完成具体任务。今年,总社制定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关于地方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有针对性指导了省市级组织换届工作,一批优秀中青年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
机关建设呈现新气象。本届理事会在机关建设方面的一个突出成绩,就是解决了职教社机关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问题。在中央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2005年2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总社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明确了机关干部的身份,极大地调动了我社干部的积极性,为推动我社工作的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使工作更加规范化,总社机关以成思危理事长提出的“高效、务实、创新、奉献”为目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机关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按照“机关作风之严谨、群团工作之活力、企业经营之理念、民间运作之模式、与时俱进之传统”的要求,在加强机关管理的同时,努力创造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和谐氛围。在弘扬我社光荣传统的同时,鼓励大家面对新任务新挑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全力以赴干工作、千方百计谋发展。在队伍建设方面,对机关班子成员提出“凝其心、解其困、用其才、激其能”以及“互信、互爱、互助、互谅”的要求,对机关干部提出“明职责、真干事、立足于高处;顾大局、善协调、放眼于远处;讲素质、能创新、开拓于深处”的要求,对年轻同志提出八种能力建设要求。坚决执行公务员录用制度,坚持实行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总社机关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了对《教育与职业》杂志社、职业指导中心等的领导,使这些单位的业务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五年来,《教育与职业》杂志通过提升编辑质量、遵循市场运作规律、大力拓展经营业务,各方面效益明显提高,已成为全国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职业指导中心为推动大学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编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职教社机关服务中心,解决了后勤服务机构和编制问题,使总社机关下属企事业单位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职业教育事业阔步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还有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地方;对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组织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些省还没有建立地方组织;社会影响力还需不断提高;一些地方社编制和经费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总之,过去的五年,是职教社事业进一步融入大局、打牢基础、扎实推进的五年,是职教社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凝聚力日益增强的五年,是职教社工作开拓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作用更加突出的五年,是职教社对外交流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职教社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实践充分证明,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职业教育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积极力量。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级统战部门的具体领导,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也离不开我社各级组织和全社同仁的团结协作与努力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社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地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二、过去五年的经验和体会
总结经验是为了把握规律,查找不足是为了改进工作。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社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社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统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和服从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统战工作大局,是职教社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团体、一支职业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服务于我国教育工作大局,是职教社工作的重要职责。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职教社只有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色,自觉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在大局中定位、在服务中升华、在发展中提高,才能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科学定位,发挥优势,是我社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群众团体,五年来,我社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主要得益于:任何时候都不离开对自身现状的清醒认识、对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说群团的话、做群团的事,坚持“三性”特色、发挥“三性”优势。我们的体会是:统战性是根本,坚持统战性,有利于我们团结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的团体和人士,发挥各方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性是特征,坚持教育性,有助于我们拓展职教业务、扩大工作领域,实现职教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民间性是基础,坚持民间性,有利于我们实现灵活多样发展,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便利地联系职业教育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扩大我社与其他国家及港澳台职教界同仁的交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立足战略高度,用宽广的视野观察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依托优势、科学定位、发挥优势、不断创新,着力保持在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就能够实现整体工作的超越、工作业绩的升级,就能够引起全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与支持,就能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是我社做好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职教社近百年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黄炎培先生丰富的职教理论是我们面向未来加快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创新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我社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传承、创新、升华的过程。面对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只有坚持继承优良传统,才能不迷失发展的方向;只有坚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善于发现并抓住蕴藏于困难中的自身优势和潜在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我社的工作活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只有坚持在与时俱进中谋求发展,敢于迎接挑战、善于应对挑战、乐于战胜挑战,以新视野认识新事物、以新思路谋划新发展、以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复杂形势中抢得先机、在危局困局中闯出新路。
(四)汇集众智,团结合作,是我社做好各项工作的可靠保证
我社工作范围广,涉及统战、职业教育、就业、扶贫等多个领域,尤其温暖工程更是一项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合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力办事、借智成事、借风行船,切实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作,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筑大、筑牢发展平台,才能实现借船出海。我社人员来源广泛,社员和理事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联络,深入沟通感情、广泛培养友谊、有效凝聚人心、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惟有如此,才能把我社的事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实践充分证明,无论在职业教育领域还是在国家发展迫切所需、我们要尽快熟悉的领域,正是由于我们注重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以及各兄弟团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注重发挥社内外专家的聪明才智,大力动员地方组织的广泛参与,注重协作机制的建立和规范,才能不断提出有水平、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才使我社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五)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是我社做好各项工作的有效手段
宣传工作是全面反映我社工作业绩,全面展示我社精神风貌,争取各级领导、各级党政部门和全社会的了解与支持、推进我社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五年来,我社一方面注重加强内外网站、《教育与职业》杂志、《社讯》等自身宣传媒体建设,另一方面,对外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事实证明,只有加强宣传,全面及时地报道我社的重大活动、重要工作,才能不断扩大我社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卓有成效地推进我社的各项工作。
这些经验和体会,是我社五年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是对以往经验的科学继承和对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不断总结、提炼升华、科学运用、坚持发展。
三、今后五年的任务
过去的五年,经过全社上下不懈努力,我社各项事业进入复社以来的快速发展期。今后五年,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大大增加了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产业战略和结构的调整,大大增加了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大增加了对农民就地培训和农民工转移培训的需求,这些都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发扬传统,再接再厉,依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我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三性优势,进一步提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水平和建言献策质量,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出力;进一步扩大温暖工程实施力度和社会影响,为促进创业和扩大就业服务;进一步深化对外交往和合作,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做贡献;进一步加强全社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建立一支忠诚于职业教育事业的队伍而努力,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团结奋进,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一)立足根本,不断丰富职业教育实践
一是注重在结合实际上做文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我社在理论研究、建言献策等工作中形成的观点和政策建议与办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努力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工作质量,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践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是注重在具体实践上下功夫。认真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大力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积极承担国家科研课题,定期举办研讨活动,全面总结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我社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主张;努力探索办学规律,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切实找准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继续开展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活动,进一步引导新时期职业院校弘扬和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加强我社自有职业大学和共建大学建设,加强对新形势下社办社联学校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力争在实验性、示范性和实效性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办学特色,以优异成绩增强我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是注重在改进工作中见成效。牢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把职业教育和培训与职业生涯设计、创业教育、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使更多的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乐业者兴业”。
(二)着眼长远,不断推进温暖工程
一是着力帮扶农民就业创业。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精神,在巩固原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培训质量;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认真抓好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同合作的“全国农民工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努力探索一条温暖工程为农民服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是着力完善培训模式内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工作领域,创新职业教育工作模式;利用我社联系广泛的特点,积极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培训、就业一体化;按照社会需求增加在职职工培训,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综合效益。
三是着力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深入研究温暖工程的丰富内涵、制度设计、运作模式和绩效评定,深入挖掘温暖工程所蕴涵和体现的属性本质;逐步强化项目的筛选和制度设计,探索构建温暖工程公益项目运作的新机制;努力探索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不断增强温暖工程公益项目的社会感召力和辐射力;大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合作,扩大宣传,激励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温暖工程。
(三)抓住关键,不断提高建言献策水平
一是强化质量意识。建言献策要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自己熟悉领域中的关键问题、有条件深入了解的实际问题,多做调查研究、多建有用之言。
二是强化职教意识。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规划等重大问题上抓住重点,组织力量,多献务实之策。?
三是强化规律意识。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尊重事实,科学论证,勇于置疑,充分利用专题调研、课题招标、专题研讨会、论坛等多种形式,从实效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反映职教工作者的要求和愿望。多提观点新颖、中肯独到的建议、主张。
(四)依托优势,不断推进交流合作
一是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加强与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界人士的多层次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学术交流和举办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拓宽领域,努力谋求多层次合作;充分运用现有的联合国公共信息部联系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
二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继续举办“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加符合实际、为两岸各界人士认同接受的方式,为推进两岸职业教育事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扩大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贡献力量。
三是不断加强部门合作。在巩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政府部门,国内外大型企业、协会、基金会、院校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社“三性”优势,建立与国内外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的广泛联系,加强合作,更好地开展工作;建立、规范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通过互访调研、共同举办大型活动、联办高水平的专业性论坛、开展技能评比大赛等形式,共促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五)夯实基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加强思想建设,学习是关键。全社上下必须把学习放到突出位置,生动活泼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在全社形成认真学习理论、认真运用理论、认真探索研究问题的风气,形成以学习推动工作,用工作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把我社建设成为学习型群众团体。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发展要贯彻巩固、发展、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注重质量与数量相协调,稳步推进。注意发展专家以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社,优化成员结构,壮大地方组织,扩大职教社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与服务,科学合理调整基层组织结构,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创新服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与合作共事能力;加大机关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有效落实队伍建设各项措施。
三是加强机关建设。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抓好机关干部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加大干部培养交流力度,通过学习、轮岗、挂职等各种途径,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力争做到“一专多能”;在全社倡导量才使用、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思想作风,营造融洽和谐、积极有为的机关氛围;努力培育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加强和谐机关建设。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我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坚信,在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社上下必将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